當前位置:首頁 > 信息傳達 >
專家組評估九江大橋坍塌與大橋設計和質量無關
瀏覽次數:782國道325廣東九江大橋技術評估會情況通報
2007年6月15日凌晨5:10,國道325廣東九江大橋發(fā)生船撞橋事故。6月19日,事故處理領導小組技術安全鑒定勘察組邀請省內外專家成立專家組,在佛山市召開國道325廣東九江大橋技術評估會議。專家組由全國知名橋梁專家、設計大師孟凡超、廖朝華任正、副組長,交通部總工程師周海濤教授級高工、同濟大學姚玲森教授、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蔡國宏教授級高工、中交公路規(guī)劃設計院吳明遠高級工程師等10位專家任組員。專家組經過認真研究討論,形成了評估意見。
評審認為,國道325廣東九江大橋由原廣東省計委批準計劃任務書,由原廣東省建委批準初步設計,1988年6月10日完工,經原廣東省公路工程質量監(jiān)督站檢驗評定,1988年7月廣東省交通廳組織了交工驗收,1990年6月原廣東省建委組織竣工驗收,鑒定工程質量等級為優(yōu)良,項目建設符合基建程序的各項要求。自1988年6月建成通車以來,建設單位養(yǎng)護管理規(guī)范,2006年經有關單位檢測評定為二類橋,船撞橋事故發(fā)生前結構處于安全狀態(tài)。
評審認為,大橋2孔160米通航孔按通過江海輪即主墩按橫橋向船舶撞擊力1200噸進行防撞設計;考慮到有小型船只及漂浮物撞擊的可能,南、北側非通航孔橋墩按橫橋向撞擊力40噸進行船撞設防,是合適的,大橋設計有一定的前瞻性。
評審認為,南桂機035號船舶偏離航道,誤入非通航孔,直接撞擊到23號橋墩,該船產生的橫橋向撞擊力遠大于設計橫橋向撞擊力40噸及非通航孔橋墩橫橋向防撞能力,導致四孔非通航孔橋坍塌的事故,同時致使未坍塌的相鄰孔出現嚴重損傷。
評審同時建議盡快對坍塌及受損的橋梁狀況進行檢測,采取適當措施,避免出現二次事故。
摘自:粵建網